幼小衔接最佳打开方式——在对的年龄段里做对的事!

作者:罗燃发表时间:2021-06-09 阅读次数:2420   

还有一个多月,大班组的孩子们即将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小学有着与幼儿园不同的教育特点,孩子们不再从游戏中获取知识经验,而是踏入了更加规范、系统的学习生活,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样的过渡期对每个孩子、每位家长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心中难免会充斥着紧张与焦虑。

如何顺利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们平稳过渡进入小学?现在就跟随大班老师一起看看需要哪些准备吧!

一、由内而外的激发学习兴趣


用一支笔丈量美好生活

大班教师引导孩子们学会记录自己的生活,以日记或周记的形式鼓励他们记录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孩子们尝试用‘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心情(结果)’五个要素,用图画或者符号的方式来呈现与表达,这些日记或周记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总结与表述。

阅读即悦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目标中针对5~ 6岁幼儿的阅读提出:“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如何真正落实到实处,老师们觉得重在习惯的养成。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大班老师除了在班级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书籍供幼儿阅读,还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活动。

故事分享——每天一名幼儿在餐前活动时进行故事讲述;

好书推荐——每周两到三名幼儿通过视频的方式在班级群里进行好书推荐;

我的阅读计划——每周五下午孩子们会绘制下周的阅读计划,通过自己阅读、同伴互读、亲子共读等方式完成自己的阅读计划;

名字故事会——每天一名幼儿在晨谈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姓名故事等。

孩子们喜欢了解世界,而阅读是了解世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让阅读慢慢成为一种习惯,有效助力幼小衔接。


二、自主管理很重要

小小值日生养成记

从孩子踏进幼儿园的第一步开始老师就鼓励孩子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幼儿责任感和为他人服务的劳动意识一直以来也是家长和幼儿园共同的目标。大班教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实行了“我是小小值日生”制度。如:卫生管理员、分餐管理员、器械管理员、天气播报员、垃圾分类员……让孩子们把原本需要老师干预管理的事情,通过自我之间的互动完美解决。这样既能增强幼儿自信心,还能体会为集体服务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为幼小衔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争当生活小能手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解锁新的生活技能。

系鞋带——首先孩子们通过儿歌,利用一根绳子学习系蝴蝶结,再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给自己系鞋带,帮爸爸妈妈系鞋带;

整理书包——首先孩子们通过认识书包结构,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尝试将物品整齐的收放在书包里,其次每天请家长协助、鼓励幼儿自己整理书包,根据需要更换书包里的物品,养成良好的收纳、整理意识;

梳头——针对女生的长发,老师和孩子一起探索了如何快速、简单的扎好辫子,并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尝试每天自己扎头发等。


三、专注力的培养

专注力不仅仅是集中注意力时间的延长,还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

在游戏中,老师为幼儿提供拼图、棋类游戏、舒尔特方格等游戏来帮助幼儿培养专注力。 

四、前书写训练

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良好的坐姿、正确的握姿,都是培养幼儿前书写技能的关键。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并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老师们结合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顺口溜,让幼儿更快的学习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 

五、运动技能、增强体质

体能发展既能锻炼幼儿坚强的意志,也能提高幼儿技能性动作的发展水平。大班孩子在跳绳学习的初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绳子老是绕在我的身上、手和脚不能同时起、绳子总是甩不起来等等。最后通过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秘诀:“绳子不能太长,就很好跳过”、“听到绳子打地响声,再双脚一起跳起来”……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学会用单手拍球、投掷、跳远、往返跑等等,从小养成孩子们积极锻炼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用健康强壮的身体迎接快乐的小学生活。

六、建立规范有效的生活作息

有趣的“课间十分钟”

教师通过为什么会有课间十分钟,以及体验课间十分钟并最终制定课间十分钟计划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课间十分钟并没有固定的执行模式,并在真实的经历中学会更加周全的利用课间十分钟,包括对主观的需求和客观的环境的权衡,对事件优先级别的判断分析,对集体规则的理解和遵守等等,逐步建立起事件与时间之间的联系,让幼儿自己形成对有序、安全、快乐、有意义的“课间十分钟”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一种由问题引发的幼儿自我学习的过程。

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

进入小学前,需要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老师通过和孩子们一起按照小学的标准制定作息时间表:早晨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晚上固定睡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以帮助自我监督,让孩子们慢慢有时间的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与学习节奏。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带领孩子按照新的作息时间生活与学习,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制定一份家庭式幼儿一日作息时间表,提醒和督促孩子按作息时间合理而有计划地进行各类活动,从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吧!

七、心理建设——我是准小学生

正面鼓励,避免消极

在即将踏入小学校园之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激发孩子们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鼓励他们对即将成为‘小学生’这样的新身份感到期待,尽可能多用正向的语言鼓励他们,如:“你对小伙伴非常友好,也懂得合作与谦让,越来越像一位合格的小学生了!”等等,切勿使用:“以后上小学就没那么自由了!有很多作业要做。”“老师非常凶,也很严格!”这些负能量的话,会导致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负面的认知和消极心理。

云游小学,充满向往

为了使孩子们提前了解小学生活,大班组的老师们通过前期录制的《云游小学》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到小学哥哥姐姐们的一日生活。通过视频孩子们纷纷表露出他们对小学新生活的向往。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孩子、老师的共同努力。相信通过我们正确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一定会帮助孩子们顺利适应小学,成为一名快乐的小学生!